清新文藝的外表下,珍藏著滿滿的路氹回憶
2017-10-25
在氹仔官也街附近,有一座充滿新古典建築風格的大樓,淺綠襯白的牆身看起來相當文藝清新。其實,這座建築正是收藏著澳門離島——氹仔與路環珍貴回憶的路氹歷史館。
這座始建於1920年的建築,昔日為離島的行政中心,在離島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是海島市議事公局、海島市市政廳等,老居民會叫作“衙門”。1992年,這座大樓被列入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名單內,於2002至2006年經歷重修,在2006年5月7日正式成為如今的路氹歷史館。
路氹歷史館樓高兩層,共分為9個展室。一樓全層為路氹考古展區,著重介紹路環史前歷史文化以及路氹古代歷史。該展區包括“路氹考古”、“路氹地域變遷及村落變化”、“路氹宗教”,以及影片區(也稱為“光影回廊”)。
其中,“路氹考古”展室非常有意思,展櫃裡是玉石器製作完整的陳列,各類工具材料兼備,玉環、石芯一覽無遺。玻璃走道下是一個考古遺跡,透過玻璃罩,不難發現這是間舊房屋的殘址,牆壁基石、石砌水渠、碎石道路等依稀可辨。據瞭解,這是當時的海島市政廳在2002年起改建為路氹博物館的期間,於西側地下室發現的一個石結構遺址,而且歷史比市政廳還要早,約在1851年及1921年間,是氹仔第一個考古遺址。
考古的迷人之處,就在於那些消逝的過去透過殘垣片瓦,又一次變得鮮活起來。
另一展室也展出於該地下室遺址所發現的築料殘片及瓷片等,還設有影片放映等,詳盡介紹考古實況。觀者也可在“路氹地域變遷及村落變化”區,透過古籍和地圖,直接感受路氹地域變化;這裡還展示了居民的各種日常器具:如竹制水煙筒、新娘鏡匣、套籃、糕點盆等。
踏入二樓展覽主題各異,分別介紹近現代史、鄉土文化、經濟變化和社會發展,如萬花筒般呈現出路氹昔日的生活百態。
那些舊的時光,從不應該遺忘。下一次到澳門,也來探一探這個收藏著多樣回憶的地方。
這座始建於1920年的建築,昔日為離島的行政中心,在離島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是海島市議事公局、海島市市政廳等,老居民會叫作“衙門”。1992年,這座大樓被列入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名單內,於2002至2006年經歷重修,在2006年5月7日正式成為如今的路氹歷史館。
路氹歷史館樓高兩層,共分為9個展室。一樓全層為路氹考古展區,著重介紹路環史前歷史文化以及路氹古代歷史。該展區包括“路氹考古”、“路氹地域變遷及村落變化”、“路氹宗教”,以及影片區(也稱為“光影回廊”)。
其中,“路氹考古”展室非常有意思,展櫃裡是玉石器製作完整的陳列,各類工具材料兼備,玉環、石芯一覽無遺。玻璃走道下是一個考古遺跡,透過玻璃罩,不難發現這是間舊房屋的殘址,牆壁基石、石砌水渠、碎石道路等依稀可辨。據瞭解,這是當時的海島市政廳在2002年起改建為路氹博物館的期間,於西側地下室發現的一個石結構遺址,而且歷史比市政廳還要早,約在1851年及1921年間,是氹仔第一個考古遺址。
考古的迷人之處,就在於那些消逝的過去透過殘垣片瓦,又一次變得鮮活起來。
另一展室也展出於該地下室遺址所發現的築料殘片及瓷片等,還設有影片放映等,詳盡介紹考古實況。觀者也可在“路氹地域變遷及村落變化”區,透過古籍和地圖,直接感受路氹地域變化;這裡還展示了居民的各種日常器具:如竹制水煙筒、新娘鏡匣、套籃、糕點盆等。
踏入二樓展覽主題各異,分別介紹近現代史、鄉土文化、經濟變化和社會發展,如萬花筒般呈現出路氹昔日的生活百態。
沿樓梯往二樓,平台兩側放置前海島市政廳大樓武器陳列品,階級牆身放置20世紀路氹居民生活照片,猶如穿越歷史時空。
這個展室保留過往海島市政廳會議室之擺設及介紹海島市政廳發展歷程,重現20世紀50年代海島市政廳會議室典雅風範。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下午5時30分停止入場,逢週一休館)
地址:氹仔告利雅施利華街
免費入場
查詢:(853) 8988 4000 / 2882 5631
www4.icm.gov.mo/cotaimuseum
附近之巴士路線:11, 15, 22, 28A, 30, 33, 34(氹仔中葡小學站下車)
資料來源:澳門旅遊局、路氹歷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