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多花一點耐心,往往會有意外的驚喜~
2017-11-01
隱藏在樓宇背後,依傍於西望洋山北面的斜巷,有一個名為“亞婆井”的前地。在前往亞婆井前地的途中,仍然可見那中國古老大宅──傳統的鄭家大屋。
走不了幾步,即轉瞬化為歐陸調子的平房,一座座青綠、粉紅、柔黃外牆、配以白色線腳的葡式民宅,風格歸一,而又各有特色,羅列於街道兩旁,裝有一方方朱紅色的百葉小窗,窗頂撐著帆布簷蓬,旁邊挑起一盞亭頂玻璃面的古雅路燈,有時不安份的伸出幾處“騎樓”,急於盛載街外的明媚風光;有時又有一方低矮的圍牆,圈出一個小巧的花園,配上友善的前門門柵。
這些有如別墅的樓宅,順山勢而盤踞,與其下的鄰居遙對,環抱著中間凹陷的幽綠盆地,這片廣場,就是亞婆井前地了。
廣場上,鋪以葡式碎石,配襯以啡紅色方磚,砌出柔和的波紋圖案,如微風、漣漪,吹拂著廣場上青蔥的老榕。
這裡由於依傍內港,又靠近水源,因而是葡人最早的聚居地,澳葡人將這處視作家園,大概不止是遊客,即使是他們,看到這裏的建築與韻味,也會像回到故鄉一樣,思鄉的苦楚,亦可稍減。
而後世之人,也不免唏噓其最終,還是逃不過“草木零落,美人遲暮”。
葡人將這處叫作“山泉”(lilau),而“亞婆井”之名,恰恰又是與山泉有關:明朝以前,住在這裡的人要用水,必須要上西望洋山取泉水,挑著沉重的擔子,非常辛勞,後來有一位老婆婆出資命人引水下山,以後取水就方便多了。
居民感激婆婆,因而把貯水處叫作“亞婆井”。泉水隨著自來水的普及,亦失其作用,早已封閉,唯有“亞婆井”這名字,仍傳誦於人口,銘記著當年。
地址:亞婆井前地
附近之巴士路線: 18, 28B
資料來源:澳門旅遊局
圖片來源:城市指南網站